6個受益匪淺勵志故事

2017/3/15 13:39:27來源:互聯網熱度:7722

1、雄獅最后的辦法  

一只雄獅住在密林里,跟一只獼猴結成了朋友。獼猴非常信任獅子,就把自己的孩子寄養在獅子那里。一天,一只饑餓的禿鷲尋找食物,趁獅子熟睡時,把小獼猴抓走,飛到樹上去了。獅子醒來后,四處尋不見小獼猴。一抬頭,卻見禿鷺抓著小獼猴在樹上,便懇求禿鷲說:“這個小獼猴是我受獼猴的委托來護養的,沒想到你抓走了,使我辜負了朋友的信任,請允許我向你討還小獼猴?!? 

禿鷲說:“去你的吧,我現在又餓又累,只想吃肉!”  

獅子見禿鷲不會白白送還獼猴,為了不辜負朋友的信任,毅然剜下自己兩肋上的肉,向禿鷲換下了小獼猴。  

啟示:  

其實,有時候,權力和謀略確實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某種目的,但是它們決不是萬能的。獸中之王竟能為朋友而受折磨,果為大智慧、大勇敢。當我們面對信賴我們的人,是不是也應以誠相待呢?  

2、白長了一把胡子  

一只小狐貍不小心掉進一口非常深的井里,無法脫身。這時一只口渴的山羊,來井邊飲水,它看見狐貍在下面,就問井水味道如何。狐貍盡力掩蓋自己的狼狽相,不斷地稱贊井水味道好得不能再好了。山羊一心想著喝水,聽完后馬上跳了下去。等它喝完了水,不再口渴了,才發現自己和狐貍的困惑。  

這時狐貍想出一個所謂共同出井的辦法,它說:“你把前腳抵在井壁上,低下頭,我先踩著你的后背上去,然后再想辦法把你拉上來?!鄙窖蚓驼罩姆愿雷隽?。于是狐貍跳上山羊背,瞪著羊腳,飛身跳出了井口,然后就要溜走。山羊氣得大罵狐貍不守信用。狐貍轉頭回敬道:“你這頭笨羊!如果你頭腦靈活,就應該在看清出路之后,再決定跳不跳,那樣就不會有這樣的危險了。真是白長了一把胡子!”  

啟示:  

行動之前,先想好退路,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。切不可草率行事。三思而后行,才是上策??吹嚼婢蜕?,是會吃虧的。

3、大烏龜和小烏龜  

大烏龜和小烏龜在一起喝可樂。大烏龜喝完自己的一份后,就對小烏龜說:“你去外面幫我拿一下可樂?!? 

小烏龜剛走兩步,就不走了,回頭說:“你肯定是支我出去后,要把我的可樂喝掉!”  

“這怎么可能?你是在幫助我??!”經大烏龜一再保證,小烏龜同意了。  

1個小時過去了,大烏龜耐心等著......2個小時過去了,小烏龜還沒有回來......3個小時過去了,小烏龜仍然未見回來。這時,大烏龜想:“小烏龜肯定不會回來了。它一個人在外面喝可樂。怎么會回來呢?我干脆把它這一份喝了!”  

大烏龜端起小烏龜的可樂,剛要喝,門砰然而開。  

“住手!”小烏龜從天而降,站在大烏龜面前,氣沖沖地說:“我早就知道,你要喝我的可樂!”“你怎么會知道呢?”大烏龜尷尬而不懈地問。  

“哼!”小烏龜氣憤地說,“我在門外已經站了3個小時了!”  

啟示:  

這是消極論斷,驗證自我。根據自己地猜疑、臆測,主動尋找支持消極心態的理由和證據。生活在猜疑、臆測之中,一旦破滅便悲觀失望,一旦言中又自鳴得意,好高騖遠,不能實事求是,不能認識世界又如何改造世界?何談成功?!跋麡O論斷別人,驗證自我”的習性,小則影響個人的快樂幸福,大則可能造成冤假錯案、人間悲劇。  

4、知了!知了!  

在很古很古的時候,知了是不會飛的。一天,它看見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地飛翔,十分羨慕。于是就請大雁教它學飛。大雁高興地答應了。  

學飛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。知了怕艱苦,一會兒東張西望,一會兒爬來爬去,學得很不認真。  

大雁給它講怎樣飛,它聽了幾句,就自滿地嚷著:“知了!知了!”  

大雁讓它試著飛一飛,它只飛了幾次,就自滿地嚷著:“知了!知了!”  

秋天到了,大雁要飛到南方去了。知了很想跟著大雁一起展翅高飛??墒?,它用力撲騰著翅膀,還是飛不高。  

這時候,知了望著大雁在萬里長空飛翔,直懊悔自己當初沒有努力學習??墒?,已經晚了,它只好嘆著氣,唱道:“遲了!遲了!”  

啟示:  

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正是先唱“知了”,再唱“遲了”,最后往事不堪回首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大富翁亨利.福特說:“任何停止學習的人都已進入了老年,無論他是20歲還是80歲。堅持學習的人則永葆青春?!睙o知使我們胸懷狹窄,目光短淺;使我們安于現狀,固步自封;使我們驕傲自滿,松懈怠惰;使我們喪失了最為可貴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。  

5、不敢吃香蕉的猴子  

有科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:將4只猴子關在一個緊閉的房間里,每天喂很少的食物,讓猴子餓得吱吱叫。數天后,試驗者在房間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。一只餓得頭昏眼花的大猴子一個箭步沖向前,可是當它還沒拿到香蕉時,就被預設的機關所潑出的熱水燙得全身是傷。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,一樣被熱水燙傷。于是猴子們只好望“蕉”興嘆。  

又過了幾天,試驗者換進一只新猴子。當新猴子肚子餓得也想嘗試爬上去吃香蕉時,立刻被其他3只老猴子制止并告知有危險,千萬不可嘗試。試驗者再換一只猴子進入,當這只猴子想吃香蕉時,有趣的事情發生了,這次不但剩下的兩只老猴制止它,連沒被燙過的新猴子也極力阻止它。  

試驗繼續,當所有的猴子都已換過之后,仍沒有一只猴子敢去碰香蕉。上頭的熱水機關雖然取消了,而熱水澆注的“組織慣性”束縛著進入籠子的每一只猴子,使它們對唾手可得的盤中餐——香蕉,奉若神明,誰也不敢前去享用。  

啟示:  

在瞬息萬變的社會,如果一味恪守前人的經驗,就會像故事中的猴子那樣,在昨天的教訓中平白失掉今天的機會。  

6、被智力扼殺的蜜蜂  

上帝召開會議,討論封誰為昆蟲王國的參謀長。有小蟲推薦蜜蜂,有小蟲擁護蒼蠅。雙方爭執不下,上帝決定做一個試驗來考驗蜜蜂和蒼蠅,看誰最聰明。  

于是,一群蒼蠅和一群蜜蜂被裝在一個不封口的玻璃瓶中,將瓶底對著光亮的窗口,瓶口對著昏暗的室內。結果,蜜蜂總是堅持“既定方針”,不停得在瓶底尋找出口,直到死亡。蒼蠅則沿著瓶口慢慢地向瓶底探索,終于從小瓶里飛了出來。上帝就讓蒼蠅當參謀長。  

上帝總結說:“蒼蠅足智多謀,靈活應變。此路不通時,善于反向思維,從相反的方向找到了成功的彼岸。而蜜蜂按“既定方針”辦事,不知變通,不知逆向反思。它只具備勤勞特點,是不適宜當參謀長的,否則在它的指揮下將會全軍覆滅?!? 

啟示:  

蒼蠅為什么會找到出路?原來他們堅持多方嘗試,飛行時,或向上,或向下,或背光,或向光。一旦碰壁發現此路不通,便立即改變方向,最后終于找到瓶口飛了出來。  

自古成功在于嘗試。成功者遭遇的失敗或者犯的錯誤并不見得比一般人少,只不過他們勇于嘗試,善于改變,直到成功。當你遇到難以解開的疙瘩,弄得一籌莫展時,最好停下來,從相反的或不同的方向想一想,或許問題就迎刃而解了。

免責聲明:稿件文字來源于木業網新聞部原創,圖片由相關企業提供,如涉及版權問題,由該企業負責,并請版權方聯系本網,本網將及時予以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