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費升級時代品牌何去何從

2017/3/2 13:15:03來源:霖視角熱度:5943

馬云曾表示,對別人是怎么成功的不去多借鑒,而要去認真的分析一家企業是怎么死掉的。對一個品牌死亡的研究,才能對品牌經營帶來重大的啟示。在品牌營銷領域,多去看一看失敗的案例,會對自己有非常大的啟發,為自己開展品牌戰略實施中,提前有意識的繞開這些坑。  

在中國市場經濟剛興起的時候,有很多品牌通過有效的管理和運作,實現了在市場上的突然興起,但是后來又默默死去,這樣的案例在家電領域、生活領域、日化領域、快消品領域等等躲在不斷上演。這些品牌的死亡,與當時環境有深刻的聯系,例如說資金鏈斷鏈、資金不足、品牌廣告推廣不利、外資同行的強力介入、產品核心技術的匱乏等等,還有一些企業對于市場環境變化轉型認識不足等,也導致存在很多很多的問題,最終導致品牌死亡和消失。  

而在互聯網文明充分發育的今天,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,品牌的死亡又有了一些全新的規律。品牌的死亡不代表一個企業的死亡,而且能夠通過一些特定的方法來實現拯救。有些企業的品牌還沒有做就已經死亡,例如市場上那些絕大多數碌碌無為的企業組織;而有些企業在獲得品牌后,卻不懂得如何發展與經營品牌,最終導致品牌死亡;還有一些企業對品牌產生錯誤的幻覺,尤其是現在很多在依靠資本紅利而不是價值紅利存活的企業,他們的品牌貌似就只有一個價值,就是實現新一輪的資本融資。  

1、只有功能滿足,沒有情感共鳴  

在現在企業品牌的構建過程當中,我們看到最常見的失敗案例,就是企業品牌在構建過程當中,用工業時代的思維而不是互聯網文明時代的思維,去建立品牌目標與結構。工業時代的思維強調產品與品牌價值的合一性,注重品牌和產品對于用戶某項功能的完成。而互聯網文明時代,由于市場經濟的高度繁榮,工業制成品非常的多,而用戶的體驗追求也有了新的變化。毫不夸張的說,在大多是市場領域,任何一個產品,都能夠找到類似的替代品。因此為了避免企業的市場可被替代性,品牌在實現功能的基礎之上,對于用戶價值和屬性的達成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。如果一個品牌的功能價值遠遠超過用戶屬性價值,那么你的品牌獨特性就不存在,在市場上被替代的可能性就越大。  

在這方面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,就是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。從產品屬性上來說,兩者之間完全可以相互替代,但目前他們在市場上卻保持著一個有意思的市場平衡現象,并形成了一個與其說是競爭,不如說是進行的有效品牌聯合營銷效果的市場狀況。這兩個品牌的對比,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場景當中,尤其在餐廳也好,還是在超市也好,只要選購可樂,你就可能面對是選擇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的問題。兩個品牌為什么都沒有在市場上完全的相互替代對方?很重要的因素就是,兩個品牌通過長期的經營,在市場上已經形成了用戶認知和感情聯系,用戶價值遠遠超越了產品的功能性價值。  

2、只有知名度,沒有美譽度  

一切品牌行為都是經濟學行為,一切品牌的價值,在于為經濟主體促進增值,實現更高階段的發展,并為此獲得巨大的市場效益,是品牌賴以生存的經濟學原理,也是亙古不變的定理。脫離經濟效益,去強調知名度效應,往往,會走入品牌運營建設的另外一個極端。這種思維以及這種做法,在市場上我們看到的非常多。  

它導致的市場品牌結果,最顯著的一個特征就是,企業的品牌只有比較高的知名度,但在知名度向經濟效益轉化的過程中,始終徘徊而不得其入,無法轉化為企業市場的占有率,并真實的產生經濟效益。這也是為什么市場上有很多人會錯誤地說,創業企業和創業團隊是不需要品牌的,因為在他們心目當中,品牌并不意味著經濟效益的達成,而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存在,但在我心中,品牌務必是和經濟效益價值所強制關聯的。  

3、虛無的情懷理念淹沒用戶價值  

這幾年不知道為什么,人們開始對情懷這個東西非常的關注和感興趣,尤其是很多互聯網創業企業,他們很多將情懷就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之一,反復的在品牌發布會、營銷事件中體現與曝光,并作為重要的品牌標簽。  

這樣的情懷,如果真的對用戶能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,并且產生真實的用戶價值,那么還是不錯的品牌經營策略。但是很多品牌所謂的情懷,其實都是虛無的,是單方面的自以為是,根本對用戶毫無觸感。站在自己的立場,過分強調自我屬性的價值,而對于用戶價值投資的不足,就會遭遇很多危機。在這樣一個互聯網強曝光的時代,虛無情懷可能會在一時間,獲得足夠的市場關注度和曝光率,但是長期運營后,人們往往就會拋棄這種虛無的情懷,理性的去選擇能夠體現用戶價值的產品和服務。  

“大自然的搬運工”,這是農夫山泉品牌所賦予自己的標簽,也是一種獨具價值的品牌情懷。但是這樣的情懷產生了非常大的價值,與用戶的產品體驗與品牌認知,有非常好的關聯度,也能夠有效的產生實際的市場效益。因此學習做品牌情懷的企業,不妨認真研究一下農夫山泉的案例。  

4、公關失敗的突然死亡  

公關已經成為力圖建立優勢市場的品牌企業標配,或者是在企業內部進行公共關系團隊的打造,或者是依托于外部優秀的公關公司來進行事務的處置??傊?,一個擁有完備市場體系和品牌知名度的企業,公共關系事務的管理能力,往往也證明著其品牌資產的運營能力。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,企業所面臨的品牌危機公關也是多方面的,有的來自于行業,有的來自于企業自身,也有些來自于競爭對手的攻擊,甚至還有一些來自于資本市場的評價。在現代環境中,品牌面對的危機和機遇更多,尤其是面對危機的時候,企業的處置能力,往往就考驗著一家企業對于品牌成熟度的認識和管理能力。在市場上,那些因為危機公關處置失敗而導致轟然倒下的企業與死亡的品牌,層出不窮。  

曾經的東洋之花穩居中國護手霜領導品牌近20年,年銷1000萬支以上。但是為了在2008年上市,東洋之花連續幾年沖刺銷售業績、減少廣告投放、減少新渠道建設費用。正值專營店渠道興起的階段,上市失敗的東洋之花錯過了品牌依賴新渠道轉型的機會,也打亂了多品牌運作的算盤。2011年底,東洋之花又遭遇面膜“突發誤傷事件”,雖然雖然證明產品質量沒問題,但是其公關能力沒有及時挽回局面。今天的我們已經很難在從市場上,看見這款經典的產品了。  

馬航在面對發生的重大MH370事件時,企業在表態、公眾反應速度、采取的媒介策略等多個方面出現重大問題,導致其品牌價值與市場評價受到沉重的打擊,并成為壓垮其運營的重要因素。直到今天,很多人對馬航的品牌信任度認識還是冰點。  

5、對用戶和產品的定位不聚焦,喪失品牌獨特性  

在原來的工業文明時代,很多知名的大型企業,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,建立更強的品牌優勢,會不遺余力地開發許多款的產品,試圖從低端、中端、高端、特殊用戶等,全面滿足么一個群體的需求,彰顯自己的強大的產品實力。這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,在PC互聯網時代,全球主要的PC企業,每家企業都在開發許多的產品,一個品牌往往具有多個型號,來實現多種途徑。  

而在今天,我們發現原來求多、求大、求全的思路,已經不能夠適應人們的品味與生活認知。人們不再關注于某一個品牌,是否能夠全方位的滿足功能需求,站在自己的立場上,希望獲得一個能體現自我價值與意愿的品牌產品。在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無疑是蘋果。  

蘋果在電腦領域還是智能手機領域,都是開發最少的產品,用專注精神,賦予了品牌極致、追求品質價值的屬性,將產品的屬性與市場價值做到**化。在今天PC市場持續低迷的時,蘋果的電腦市場還在持續增長;那么多的手機品牌只能獲得市場微弱的利潤,而蘋果用一個系列手機。就獲得了智能手機領域絕大部分的利潤。

免責聲明:稿件文字來源于木業網新聞部原創,圖片由相關企業提供,如涉及版權問題,由該企業負責,并請版權方聯系本網,本網將及時予以處理。